铜心铜德

2019-07-18 17:47:06

本文转载自“张辉微信公众号”



总认为,做某种特定产品设计、加工的就是地道的手艺人,时下更好听的称呼是“工匠”。

认识朱志伟是在2015年的一次活动中,他是北京辉乐豪铜门企业的老板,当时正在倾力打造“铜文化博物馆”,也是那时让我对这种源自中国近5000年的古老加工、制造和传承至今的“铜”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与了解;随着这两年来与朱志伟交往,我又从他所做的企业、产品、品牌发展过程里,慢慢体味出一种基于企业家商业追求与社会责任感之上的、更高于企业社会和商业价值取向的文化理念及内涵——这就是我今天借“同心同德”音表义的话题。

他们做企业、推品牌并没有什么花俏的技巧、犀利的营销手段,更多的时间是花在埋头钻研产品,从材质的选择、产品的设计、工艺标准到精细的加工、制作,都是那么严谨,都倾注了心血——努力塑造自己是当今时代新概念铜门和艺术缔造者的完美形象与格局,以手艺人般的精工品质和符合市场定制化消费品味的定位,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也属于行业、更属于这个时代的传奇。

我想,铜心铜德”本身有“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的寓意当然,更可以直指朱志伟和他的企业旨在为拥有同一个心愿、同一目的的客户而努力,并与客户之间形成互惠多皆大欢喜的局面

“铜心铜德”一听起来就很亲切,因为符合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伦理宗族文化观念,表达了风雨同舟、携手并进的美好愿望——而这个题目,是朱志伟与我最近一次关于围绕“铜”文化发展、创新的项目概念及理念定义。

    铜心铜德定位“新概念铜艺术和项目”,融会贯通古今中外,以铜材质作为基础载体、以不同客户及市场需求定制化为产品特色,在视觉上更显雅俗共赏、风致楚楚功能上更加时尚实用、个性化;工艺上更为精致高端、环保产品的丰富性和延伸性,完美契合每一种风格追求做到既独特又和谐,表达了一种当代人文内涵的新生活方式与时代品质

    大工业制造方兴未艾、有色金属特别是贵金属加工制造行业泛滥、时尚产品和艺术品同质化日益严重的当下,一个以铜产品和工艺品加工、制造为主的企业及其品牌要脱颖而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少我看到,朱志伟带领他的团队,以其独特的风格,走出了一条独具辉乐豪特色的发展道路,在同行业乃至金属产品加工、制造产业领域,近两年的“辉乐豪”完全给我们上演了一幕后发先至的大戏——最主要的是,他们才刚刚起步,这仅仅是“开始”

    产品是一个品牌的核心,辉乐豪始终坚持走高品质路线,产品从设计定型、到原料进厂、生产工序、品质检测等都由最专业的人士完成,并按照专业标准严格把关特别是在脱蜡、翻砂、锻后期等复杂工艺上领先行业,使每一件产品尽情演绎着辉乐豪自身的风情。

    完善的生产配套是他们这些年能够立足市场与行业竞争的另一项核心优势,产品从原料到成品全部实现自主研发生产,以强大的生产链和生产力确保市场盈利能力。

    强大的产品设计、研发能力也是辉乐豪能够迅速占领市场成为行业翘楚“强弓利刃”。持续不断地加大产品开发力度,与最专业的设计机构、美术院校、顶级艺术大师的合作,定期推出完全定制化的系列新品,在风格和供求上进一步与市场、客户、消费者几近于“零距离”接轨,做到接地气适用性更强,满足市场对不同风格的全部需求。2015年以来仅我所见其企业从重金打造艺术品项目铜御坊定制系列,去年底在国家行业产品展隆重推出“五行”理念系列铜门新产品,已经引起新一轮的热潮。

    和朱志伟的交往过程中,我们更多的是在茶与酒(关于茶、酒及人品的辩证,我在此之前的很多文章里已经谈到)的润泽里进行着彼此的思想交流,从他身上,深刻体会到这家民营企业领导者的坚韧和胸怀,更能够感受到他特有的睿智与人格魅力

作为私交的好友、商业项目合作的伙伴,我有理由相信并愿意为朱志伟和他的“辉乐豪”企业在“铜心铜德”的成长、发展历程中助一臂之力——于是,我们就有了2015年“感恩手杖赠将军孝道传承铜御坊”合作;于是,我们还有了“铜工艺品私人订制”的项目合作;当然,在写这篇文章的同时,我们正在酝酿并共同开始实施着一个更大的项目——打造中国当代最大的铜文化产业基地“辉乐豪铜文化博物馆”及其产业链项目!

铜心铜德——同心同德!我坚信,朱志伟先生和他的“辉乐豪”一定会让每位客户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张辉  1969年生人,笔名:方工、静川,网名:偙濎、熵筮。

       上世纪80年代求学于中央美术学院,受教于多位当代著名的书画艺术大师;上世纪90年代初期到部队锻炼生活多年;退役后在大型国有企业工作10余年;近几年投身文化艺术产业项目整合与社会公益事业工作。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建筑设计师学会会员;国家注册建筑设计师;受聘担任多家机构顾问:如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职业教育与就业协会督导员;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公益项目顾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国际医学中心(行政)副主任;北京国际科技文化交流协会项目发展中心主任(总干事长)等。



铜心铜德

2019-07-18 17:47:06

本文转载自“张辉微信公众号”



总认为,做某种特定产品设计、加工的就是地道的手艺人,时下更好听的称呼是“工匠”。

认识朱志伟是在2015年的一次活动中,他是北京辉乐豪铜门企业的老板,当时正在倾力打造“铜文化博物馆”,也是那时让我对这种源自中国近5000年的古老加工、制造和传承至今的“铜”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与了解;随着这两年来与朱志伟交往,我又从他所做的企业、产品、品牌发展过程里,慢慢体味出一种基于企业家商业追求与社会责任感之上的、更高于企业社会和商业价值取向的文化理念及内涵——这就是我今天借“同心同德”音表义的话题。

他们做企业、推品牌并没有什么花俏的技巧、犀利的营销手段,更多的时间是花在埋头钻研产品,从材质的选择、产品的设计、工艺标准到精细的加工、制作,都是那么严谨,都倾注了心血——努力塑造自己是当今时代新概念铜门和艺术缔造者的完美形象与格局,以手艺人般的精工品质和符合市场定制化消费品味的定位,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也属于行业、更属于这个时代的传奇。

我想,铜心铜德”本身有“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的寓意当然,更可以直指朱志伟和他的企业旨在为拥有同一个心愿、同一目的的客户而努力,并与客户之间形成互惠多皆大欢喜的局面

“铜心铜德”一听起来就很亲切,因为符合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伦理宗族文化观念,表达了风雨同舟、携手并进的美好愿望——而这个题目,是朱志伟与我最近一次关于围绕“铜”文化发展、创新的项目概念及理念定义。

    铜心铜德定位“新概念铜艺术和项目”,融会贯通古今中外,以铜材质作为基础载体、以不同客户及市场需求定制化为产品特色,在视觉上更显雅俗共赏、风致楚楚功能上更加时尚实用、个性化;工艺上更为精致高端、环保产品的丰富性和延伸性,完美契合每一种风格追求做到既独特又和谐,表达了一种当代人文内涵的新生活方式与时代品质

    大工业制造方兴未艾、有色金属特别是贵金属加工制造行业泛滥、时尚产品和艺术品同质化日益严重的当下,一个以铜产品和工艺品加工、制造为主的企业及其品牌要脱颖而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少我看到,朱志伟带领他的团队,以其独特的风格,走出了一条独具辉乐豪特色的发展道路,在同行业乃至金属产品加工、制造产业领域,近两年的“辉乐豪”完全给我们上演了一幕后发先至的大戏——最主要的是,他们才刚刚起步,这仅仅是“开始”

    产品是一个品牌的核心,辉乐豪始终坚持走高品质路线,产品从设计定型、到原料进厂、生产工序、品质检测等都由最专业的人士完成,并按照专业标准严格把关特别是在脱蜡、翻砂、锻后期等复杂工艺上领先行业,使每一件产品尽情演绎着辉乐豪自身的风情。

    完善的生产配套是他们这些年能够立足市场与行业竞争的另一项核心优势,产品从原料到成品全部实现自主研发生产,以强大的生产链和生产力确保市场盈利能力。

    强大的产品设计、研发能力也是辉乐豪能够迅速占领市场成为行业翘楚“强弓利刃”。持续不断地加大产品开发力度,与最专业的设计机构、美术院校、顶级艺术大师的合作,定期推出完全定制化的系列新品,在风格和供求上进一步与市场、客户、消费者几近于“零距离”接轨,做到接地气适用性更强,满足市场对不同风格的全部需求。2015年以来仅我所见其企业从重金打造艺术品项目铜御坊定制系列,去年底在国家行业产品展隆重推出“五行”理念系列铜门新产品,已经引起新一轮的热潮。

    和朱志伟的交往过程中,我们更多的是在茶与酒(关于茶、酒及人品的辩证,我在此之前的很多文章里已经谈到)的润泽里进行着彼此的思想交流,从他身上,深刻体会到这家民营企业领导者的坚韧和胸怀,更能够感受到他特有的睿智与人格魅力

作为私交的好友、商业项目合作的伙伴,我有理由相信并愿意为朱志伟和他的“辉乐豪”企业在“铜心铜德”的成长、发展历程中助一臂之力——于是,我们就有了2015年“感恩手杖赠将军孝道传承铜御坊”合作;于是,我们还有了“铜工艺品私人订制”的项目合作;当然,在写这篇文章的同时,我们正在酝酿并共同开始实施着一个更大的项目——打造中国当代最大的铜文化产业基地“辉乐豪铜文化博物馆”及其产业链项目!

铜心铜德——同心同德!我坚信,朱志伟先生和他的“辉乐豪”一定会让每位客户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张辉  1969年生人,笔名:方工、静川,网名:偙濎、熵筮。

       上世纪80年代求学于中央美术学院,受教于多位当代著名的书画艺术大师;上世纪90年代初期到部队锻炼生活多年;退役后在大型国有企业工作10余年;近几年投身文化艺术产业项目整合与社会公益事业工作。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建筑设计师学会会员;国家注册建筑设计师;受聘担任多家机构顾问:如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职业教育与就业协会督导员;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公益项目顾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国际医学中心(行政)副主任;北京国际科技文化交流协会项目发展中心主任(总干事长)等。